[url=http://www.020huangxin.com/]广州人人搬家公司为广州各区域提供高品质的精品高端搬家服务、直到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库区即将建成,杨天会老人共搬了7次家。这一次,他住进了干净、整洁、宽敞的新房子。居有定所,在他的新家里,他和我们娓娓道来……
明朝末年,杨天会的先辈辗转千里,从江西搬来,原因是听说金沙江一带矿业发达,尤其是金、铜矿最为发达。事与愿违,20世纪50年代,杨天会出生在巧家县以礼河下游的大山深处。那时,他的家里,和普天下所有穷苦人家一样穷困,更不幸的是在他8岁的时候,父亲不幸去世。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杨天会就跟着当地的老匠人们出去讨生活,织过土布、弹过棉花,做过木匠、铁匠以及石匠等。为了活着,他学习不同的技艺,为了活着,搬了一次又一次家。
“天上雨水均匀,包谷、红薯还有点收成。要是遇天灾,就饿肚子。最穷的时候,把喂猪的糠打碎,加上点包谷面蒸熟,就是最好的饭了。”老杨回忆说。最痛苦的就是吃水,要跑很远的路去挑。他能远远地看见金沙江,听得见水在“哗哗”流淌,但远水解不了近渴。那种痛苦,可想而知。
老杨说,他最遗憾的事,就是没正儿八经读过书。家里穷,吃了上顿没有下顿。到了冬天,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一件。父母要把三个儿女养大,谈何容易。作为家中的老大,杨天会从懂事起就开始分担家务。
“读过一年民校,其实就是扫盲班。后来,因为各种原因,扫盲班中断了。”13岁时去民校识字的往事,成了老杨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。
19岁时,老杨在村上当民兵。当时电站勘测队进村作业,他看到有人拿着照相机在拍照,非常好奇,就请教他。这个人叫王毕正,是勘测队的技术员,王毕正见他为人诚恳,又聪明,便认真教他。他学会了摄影后,哪里有村落,他就往哪里跑。给乡亲拍全家福,给学生拍毕业照,给新婚的年轻人拍婚纱照。此后多年,他一直保持着对新事物浓厚的兴趣,他还喜欢录音机、收音机的修理。勤奋好学的他,成了当地的家电“土专家”,他也顺利地成家立业。
1984年,他第一次搬家。有了孩子的杨天会,成家方知养家难,日子过得艰难。老杨不想让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,也不想让他们再走自己的老路,他觉得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拼劲,在外面一定能找到好的谋生之路。在别人的介绍下,老杨携妻带子去了东川,跟照相馆专业的师傅一道,拍照谋生。
这,是他第一次搬家。
日子依然不好过,1986年,他搬到会泽县的老厂村。1987年,搬回大梨坪。20世纪80年代末的蒙姑镇拖坑村大梨坪社,山险、路窄、天旱,生活物质匮乏,生存条件恶劣。杨天会一家住在偏僻的山坡上,靠天吃饭是对当时生存环境最形象的诠释。
1990年,老杨再次“挪窝”。这次搬家,是从老房子里搬到新房子,幸福的指数似乎是高了一点。但从1992年到2005年,他居然又搬了4次家。他不停地在这高原的山地上挪来挪去,但日子依然无比贫困。
老杨悟性好,有了摄影的技能,他靠这一技之长,养活了家人。但他一家人住的地方,依然是土墙、草顶,院子里到处是泥坑,晴天灰尘满天,要是下雨,整个院子就是一个大泥塘。第六次搬到的是巧家县蒙姑镇的新塘村,妻子的后家给了他一块地,他们在那里修了两间土墙灰瓦的房子,灰尘泥土,四处蒙垢,一住又是十多年。
二
谁也没有想到,因为水电移民,老杨时来运转。
2021年1月29日,十里坪安置区分房摇号结束。分到梦寐以求的新房,他一夜没有睡好,此前住过的那些房屋,破烂不堪,风雨飘摇,在梦中一次又一次出现。
鸟儿在黄葛树上叽叽喳喳,老杨就和老伴、儿女们一起,陆续将东西从新塘村搬到十里坪安置区的新家。墙上的相片,他轻轻取下来,拂去灰尘,用布包好,放进车内。多年以来用过的床铺、炊具、桌椅,那都得搬,当年用过的收音机、录音机也得搬。几本相册,装有他几十年来拍照、洗出的照片,那些是他最珍贵的记忆,是他一生的骄傲和珍藏。但他最放不下的,是当年挣饭钱的工具:海鸥牌“120”相机、闪光灯、脚架……他一一清理出来,擦拭干净,放进车里。
那些东西一车一车地送到十里坪安置区的新家。老杨和儿女们摇号分到的新房在不同的地方,不过相隔不远。把那些东西一一整理归顺,家的模样就出来了。屋里白得晃眼,纤尘不染;窗户玻璃干净得蜜蜂老想往里挤;厨房又宽又大,不再有烟熏火燎;卫生间也好用,手一按,水箱里的水就将便坑冲洗得干干净净。这种城里人的生活,以前只是看着别人过,想不到这把年纪了,因为移民,自己就能过上。而且,这样的楼房,写的名字是自己的,老杨十分满足。
苦磨一辈子,梦想的就是这样的生活。所谓家,其实就是亲人团聚的地方,血脉延续的地方。
新塘村的家,不仅是妻子的老家,也是老杨一家安身的地方。这里,有着太多的往事,甜蜜、幸福,让他终生铭记。子女在外哪怕再苦再累,有再多委屈,无论是不如意抑或偶有小成就,这里都是倾诉的地方,不用假装和掩饰。家,总能够让他们再次获得继续奋斗的力量和前进的动力。
“故土难离,有时候会去看看曾经种下的树。”2009年搬至新塘,老杨曾在院子里栽下几棵黄葛树,12年过去,这些树又粗又大。这里的一草一木,都让他难以割舍。
与其说,老杨看的是树,不如说是对曾经生活的眷恋和回忆。那几亩土地上曾经长出来的橘子、芒果、核桃和各种蔬菜……那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乡愁,会长时间萦绕在老杨的脑海里,挥之不去。
白鹤滩水电站3月底将下闸蓄水试运行待验收,这就意味着,“825”水位线以下不能再有建筑物和农作物,更不能再有人居住。
三
2021年3月3日,天朗气清。阳光从东边的山顶上照射下来,巧家县蒙姑镇十里坪安置区一片金色。穿过忙着搬家、完善基础设施的人群,在7号地块,记者见到了老杨。他精神矍铄,正开着一辆小轿车,慢慢穿行在安置区内。
车顶上的大喇叭里传出的声音,字正腔圆。原来,他正在宣传移民政策。
“在这次之前,我搬过6次家。说是搬了家,日子就好过了,可大多时候还是缺吃少穿,入不敷出。搬到东还在挨饿,搬到西也穿不暖和。只有这回搬家,住的是新房,城里人那样的好房子。”
说起这些,老杨满脸喜悦。他的4个子女都已成家,每人都分到100平方米2层半的安置房。尽管因为搬迁,还欠有4万元的外债,但老杨觉得这不是大事,很快就能还上。没有一分报酬,他当上了老年文艺演出队的负责人,无偿将音箱、话筒等设备拿出来,供大家使用。
为做好十里坪安置区的宣传,每天早上8时许,老杨都会开着自己的小轿车,沿着安置区的街道,宣传移民政策。遇到有人咨询,他会和声细语耐心讲解。
“党和政府关心我们,住进新房,连垃圾桶都买来发。我们要懂得感恩才对!”老杨说,“白鹤滩水电站是国家项目、大国重器,能出一份力,表一份心,子孙后代都会记得我们。”
“以后还搬家不?”记者继续探究老杨内心的秘密。
“不搬了,这一次搬家最踏实、最温暖,最幸福。”老杨一边说,一边将一本相册翻开给我们看,这是他搬家7次都一直带在身边的珍宝,那里面记录着他们一家几十年来的坎坷与梦想。[/url]
凯发国际k8各城区提供分店、凯发国际k8、凯发国际k8、、凯发国际k8、凯发国际k8、凯发国际k8、凯发国际k8、凯发国际k8、凯发国际k8、凯发国际k8、凯发国际k8、凯发国际k8、广州周边